• 歡迎來到呼倫貝爾文明網!

    用行動表達最真誠的愛——記全區孝老愛親模范吳秀文
    發表時間:2022-02-05 18:22:00 來源:hlbe


    吳秀文,52歲,阿榮旗人民醫院副主任護師,現擔任阿榮旗中心血庫副主任。先后被評為呼倫貝爾市優秀護士、阿榮旗十佳優秀護士榮譽。她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什么是孝道,她付出的孝心,不僅撫慰著自己的老人,也撫慰著身邊人的心,這是中華傳統美德中最樸素而真摯的美。

    1988年,吳秀文和丈夫邵志義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組建了一個七口之家,公公婆婆、婆婆的母親(姥娘婆婆)還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小姑子。為了維持生計,公公婆婆開了個小飯館,然而照顧姥娘婆婆和整個家里都交給了瘦弱的吳秀文,她幾十年如一日,無怨無悔的侍奉年邁的老人,用坦然的心境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她常說:“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孝心是一顆良藥,我們一定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父母,將來有一天,我的女兒也會這樣的!”

    姥娘婆婆患有重度腦梗,生活不能自理。穿衣、洗漱、喂飯、按摩、燙腳、倒大小便這些勞累繁瑣而又必須的日常護理工作一直是吳秀文親力親為。老人生病的時候,她日夜守護在老人的床前,喂藥、喂飯,為老人換洗衣服被褥,把老人的房間收拾的干干凈凈、整整齊齊。然而 90歲高齡的老人于2000年離開人世。

    然而命運和她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不幸再次降臨到這個家庭。2002年,還沒來得及享受天倫之樂的婆婆患上了腦梗塞,癱瘓在床,不能自理。她堅持每天給婆婆擦身子、喂藥、洗衣服,每天早晨把房間收拾的干干凈凈,讓婆婆呼吸新鮮的空氣,晚上及時的關上,天冷時把暖水袋放到婆婆的被窩里。不僅沒有一句怨言,而且還經常想方設法變換口味,增加婆婆的食欲,變著花樣為老人做菜,葷素搭配、粗細交替、營養合理。婆婆的身邊離不開人,她一直奔波于單位和家之間,最開始同事們很不理解,長年累月身體如何吃得消的,不如找保姆照顧吧,而她卻不曾這樣,保姆無論怎樣好也不如子女照顧的周到。在她精心照顧下,老人癱瘓幾年沒有出現褥瘡,身體逐漸好轉,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漸漸的能夠自理了。婆婆逢人就說:“自己有一個比親姑娘還孝順的好兒媳婦?!?/span>

    公公患有慢性氣管炎三十余年,后來病情加重,發展為肺氣腫、肺心病,身體每況愈下,輸液成了家常便飯。公公常說:“沒有兒媳婦,我這命早沒了”。2012年臘月二十四,八十歲的公公去衛生間時突然倒地,慌亂中,她急忙跪地為老人做胸外按壓、人工呼吸急救工作,老人依然沒有好轉。她便一邊呼叫120,一邊通知家人。120醫護人員全力搶救老人,可老人還是沒有醒過來。她哭的泣不成聲,“公公為了這個家操勞了一輩子,一輩子也沒過過幾天舒服的日子?!?/span>

    雖然照顧老人十分的辛苦和繁瑣,但她并沒有放下工作,上進心強的她卻把工作完成的盡善盡美。因工作能力突出、表現出色,1998年吳秀文被阿榮旗人民醫院聘為外科護士長。作為一名人民護士的她先后被評為呼倫貝爾市優秀護士、阿榮旗十佳優秀護士榮譽。生活中她孝老愛親,事業上她兢兢業業,在她的努力下,先后帶出來多支優秀的護理團隊。

    護士這個職業,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職業,護士離患者最近,就像天使一樣給了患者關愛。她將職業素養給了患者,將內心最真摯的愛給了老人,她幾十年如一日的照顧著老人,堅持貫徹中華兒女孝道的品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她用自己的真實行動表達最真誠的愛—孝。


    網報系統
    微信
    回頂部
    狠狠狠狠躁夜夜躁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