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獻中實現自我價值
——記全區助人為樂道德模范哈森高娃
哈森高娃,蒙古族,40歲,鄂溫克旗人民政府職工,鄂溫克旗義工聯合會會長。
2012年底,在哈森高娃同志倡議下,成立鄂溫克旗義工聯合會。近七年來,在她帶領下,鄂溫克旗義工聯合會以“關愛孤寡老人”、“救助急困人群”、“助殘幫殘”、“春苗計劃”、“清潔行動”等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關注社會困難群體為重點的助學、助老、助殘、助困及清潔城市垃圾、大型賽事活動志愿服務、消防志愿者義務獻血、獻血小板等志愿活動600余次。2020年抗擊疫情期間,她帶領團隊積極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務中,排查疫情、小區值班、送餐送水果。哈森高娃同志不僅立足崗位學雷鋒,還延伸到社會公共服務領域;不只是自己學雷鋒,還帶動了更多人學雷鋒,她是模范傳承雷鋒精神、帶頭踐行核心價值觀的突出代表。
哈森高娃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小時候父親下崗,母親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三個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讓家里變得很困難,靠著親屬、朋友的幫助,熬過了一段漫長的艱辛歲月。哈森高娃說:“媽媽總是對我說當初身邊的好心人給了我們太多幫助,告訴我也要多幫助別人!”生活的困境是對人最好的磨練,媽媽的話一直影響著她,讓她在別人身處困境的時候付出關懷,讓她愛上了公益這條路。在工作崗位上,哈森高娃積極學習,努力提高,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在工作之余,她一直都希望以自己微小的力量來影響身邊的人,讓每個人都能體會幫助他人的樂趣,讓更多人得到幫助。在孩子剛滿周歲的時候,她著手組建義工團隊。2012年12月8日,鄂溫克旗義工聯合會的十幾名成員組織開展了第一次活動--帶著慰問品去看望孤寡老人。梁阿姨是個孤兒,在鄰居和鄉親的幫助下長大,這么多年,一直幫助和她一樣的孤寡老人和流浪兒童,在政府及各部門的關懷下,在好心人的幫助下,讓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度過了難關。哈森高娃和義工們除了帶去米面油,又給老人們買了一箱雞蛋和其他的食物。一直到今天,還是經常去看望阿姨,和阿姨聊聊天,給阿姨送去一些食物和衣服。她說是阿姨不辭勞苦,一心照顧和幫助他人的精神激勵著她!
哈森高娃帶領義工們連續四年在巴彥托海鎮開展了“關愛貧困母親”鮮花義賣活動。5月的鄂溫克大地依然寒冷,每年母親節,她和她的義工伙伴們一連幾天在外面賣花,風吹雨打,從未想過放棄,因為她想要告訴人們那些貧困的母親們需要幫助,讓貧困母親也一樣應該得到關愛。每年她們的花都被搶購一空,很多人甚至專門找她們買花。這是一種溫暖,是哈森高娃付出的愛的延伸!2018年3月,她擔心長期幫扶的老人和孩子的身體,帶著她們到醫院進行了全面體檢。那時,她的父親病危也在同一家家醫院治療。在她忙前忙后去找醫生,去領報告單,去攙扶老人的時間里,已經被幫助了五年的薛阿姨瞞著她去看望了她的父母,后來是母親告訴她,薛阿姨和她們聊了很多,說她這么多年,關心照顧薛阿姨,送米面、送過年的餃子、送母親節的鮮花,更重要的是送去了快樂和健康,阿姨一直非常感謝她,說母親培養了一個非常優秀善良的女兒!哈森高娃說:“我非常感謝阿姨,為父親彌留的時間帶去了一絲快樂,那天看到父親難得好轉的樣子,我哭了,人與人都是相互的,我對她們好,她們也一樣對我付出了愛!”她帶領鄂溫克旗義工聯在近七年時間里開展了六百余次數十類活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理解她,越來越多的人受到她的影響,走上公益道路。
作為一名母親,她深深牽掛著每一個貧困孩子,她帶領義工進行的“春苗計劃”已經五個年頭了,“春苗計劃”是針對貧困學生開展的系列助學助困活動。目的是為貧困學生提供多方位的幫助,用愛心鋪設綠色成材通道?;顒硬扇×x工內部募捐,募集社會資金等方式扶助貧困學生,讓更多的孩子接受優質教育,目前已惠及數百余名貧困學生。她帶領義工們連續兩年為鄂溫克旗第一實驗小學清理積雪;多次為貧困學生捐助衣物和棉鞋;從2014年開始,選定兩名學生作為助學對象,給予長期資助。2016年底,聯系愛心企業家為貧困學生捐贈了125雙新棉鞋和五百余件衣物,2018年,為貧困學生籌集衣物近千件。
近七年間,鄂溫克旗義工聯在哈森高娃的帶領下,由最初的十余人發展到現在的一百六十多人,活動也延伸到了基層嘎查,在輝蘇木輝道嘎查進行的尊老愛老、助力“精準扶貧”義務植樹等活動,在東蘇木維特很嘎查進行的“愛護家園”等活動,在巴彥托海鎮團結嘎查成功舉行兩次“助力精準脫貧 攜手共慶兒童節”的主題活動,為巴彥嵯崗蘇木貧困戶送去愛心服務和心理課堂,為基層貧困群眾開展“陽光募集”等等。成立非建制黨支部,不斷深入開展黨建活動。2017年4月初,與鄂溫克旗政辦黨總支聯合成立了“鄂溫克旗義工聯合會旗政辦黨總支義工組”,2018年5月,與鄂溫克旗移動公司聯合成立了“鄂溫克旗移動公司黨支部義工組”,將黨建工作開展的如火如荼!
哈森高娃是一個平凡的人,又是一個不平凡的義工,她在奉獻中實現著人生價值!
呼倫貝爾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主辦 蒙ICP備18005025號-1
copyright (c) 2018-2022 呼倫貝爾文明網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者建立鏡像